去年遇到一个叫小雨的女孩,她总在课堂上把头埋得很低。有次美术课,老师让孩子们画自己最想成为的人,小雨画了一只蜗牛。家长发现她连校门口的快递都怕签收,更别说和同学打招呼了。其实小雨的内心世界很丰富,只是她把所有的感受都藏在了壳里。我们通过每天15分钟的"情绪天气预报"游戏,让她用表情符号记录每天的心情变化,渐渐地,她开始主动和老师分享自己的画作。
有个叫小杰的男孩,父母总是用"别人家的孩子"来比较。他成绩中等,却要被迫参加各种补习班。有次家长会后,他妈妈红着眼眶说:"我怎么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?"其实小杰的自卑感更多来自家庭环境。后来我们建议家长把"我为你骄傲"换成"我看到你的努力",让他感受到被认可的温暖。现在小杰会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小发明,虽然说话还是慢半拍,但眼神里有了光。
有些孩子像小乐,明明在兴趣班表现得很出色,回家却总说自己"什么都做不好"。家长发现他每次参加比赛都要求妈妈陪在身边,其实是在用这种方式获得安全感。我们建议家长把"你真棒"换成"我为你感到开心",让他明白努力本身就有价值。现在小乐会自己报名参加朗诵比赛,虽然上台前还是会紧张,但已经学会用深呼吸平复心情。
遇到小宇这样的孩子时,我常想起小区里那棵老槐树。他就像树上的小嫩芽,需要更多的阳光。有次班级春游,其他孩子都在玩闹,他默默观察。后来我们设计了"发现小惊喜"活动,每天在校园里找一个特别的角落,让他慢慢发现世界的美好。现在他会在课间主动邀请同学一起看蚂蚁搬家,虽然话不多,但眼神里有了期待。
每个内向的孩子都像未完成的拼图,需要我们用耐心和智慧找到合适的角度。重要的是不要用"外向"的标准去衡量他们,而是创造属于他们的成长空间。当孩子愿意主动和我们分享一个想法时,哪怕只是"今天数学题有点难",那都是值得庆祝的突破。教育不是拔苗助长,而是让每一朵花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绽放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