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情绪过山车的正确坐法 你知道吗,当13岁的林小满把书包往沙发上一甩,闷声说“活着好累”的时候,好多家长就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,赶紧翻出“努力就有回报”这种鸡汤话。但实际上啊,真正会陪伴孩子的家长,是会蹲下来,看着孩子那双泛红的眼睛,轻声问:“今天遇到啥特委屈的事儿啦?”心理学家发现,要是让青少年把情绪的事儿都倒出来,大脑杏仁核的应激反应能降37%呢。这就好比暴雨天撑伞的人,得先确定雨停了,才能接着赶路呀!
(二)在裂缝里种向日葵 咱得教孩子弄个“情绪能量补给站”。在手机备忘录里存100个快乐小碎片,像数学课突然听懂的那一刻,和闺蜜一起喝的奶茶啥甜度,校门口面包店那股焦香。等心情阴云密布的时候,随便点开这些记忆胶囊。神经科学说了,积极记忆闪回能激活前额叶皮层,就跟给情绪电池快充5分钟似的。上周我辅导的男孩小杰,现在书包侧袋老装着妈妈手写的便利贴,上面写着:“今天你解出的几何题,比太阳还耀眼。”
(三)身体会说真话 有个14岁的小雨缩在咨询室角落,我给她一支蜡笔,说:“画出你现在啥样。”她画了个被石头压着的气球。然后我们就玩“情绪雕塑”游戏,把“压力”捏成橡皮泥,“快乐”折成纸飞机。加州大学研究发现,身体动作能绕过语言障碍,直接调节边缘系统。现在小雨每天早上对着镜子摆“能量姿势”,双手叉腰挺胸站20秒,她说这就跟给自己穿了隐形防弹衣似的。
(四)时间的魔法沙漏 教孩子把“今天要干的事儿”写在沙滩上,等潮水退了,真正重要的也就剩三件。用番茄钟把作业切成“闯关任务”,每25分钟就奖励自己摸摸宠物耳朵。这就跟给过山车装个缓冲装置似的,把“必须完美”变成“尽力就行”。上周有个女孩月考完,把错题本折成纸船扔喷水池里,她说看着错误漂走,就跟卸下一船石头似的。
(五)你不是孤岛 建个“情绪天气预报群”,让同龄人用表情包分享心情,太阳代表开心,乌云加雨伞就是想找人倾诉。小凯在群里发了三个黑脸emoji,他的“秘密盟友”小萱马上私信他:“要不要去天台看晚霞?我带了你最爱吃的跳跳糖。”社会支持系统就像毛衣的线,看着松松垮垮,却能兜住掉下来的针脚。记住哈,陪伴不是一天24小时盯着,而是留扇随时能推开的窗。
破茧从来不是轻轻松松的事儿。咱别老用“振作起来”这种话去刺激孩子,得像个有耐心的园丁一样,说不定那些看着快枯萎的芽苞,哪天早上就突然冒出新绿啦!大家不妨试试这些方法,看看能不能帮孩子顺利“破茧”哟!
最新评论